行业资讯

人体有个纯阳大穴,怕冷体弱的人一定要知道,趁着三伏灸透它养足阳气!

2022-07-30 16:52:14 admin 103

图片关键词


说到艾灸扶阳,不知大家会想到哪个穴位呢,关元、神阙还是命门?但是,今天给各位灸友介绍的是一个常人很少用,而历代医家却非常重视的一个纯阳大穴——申脉穴!


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在短时间内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可以说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图片关键词


申脉穴:体寒者的纯阳大药!


申脉别名阳跷,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大穴,是孙思邈提出的十三鬼穴其中的鬼路穴,被称为“体弱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之阳气,又有地部之经水,是储存人体元气的大药库。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对于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尤其需要。


图片关键词


在冬天的时候,好多人都会感到寒冷,瑟瑟发抖,这实际上是体内的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这在中医里被称为“拘急收引”,也叫“怯寒证”


有发于腰部的寒冷,也有感觉手脚或肩部寒冷,如果是因为体质虚弱而全身机能低下的人,则全身都会感觉寒冷,有些人还会伴有发抖,甚至局部疼痛难忍,以至于动弹不得。


这时候该怎么办?只要记住一个穴位“申脉穴”就行了!


艾灸或点揉申脉穴,可以伸展脉络,既能祛除体内寒邪,又能快速调动人体阳气,使阳气通达巅顶。


图片关键词


艾灸的时候,以感觉此部位微微发热即可,有时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自脚下缓缓升起,瞬间人就会舒展许多。熏灸时如果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体阳气升发祛除风寒的表现!


此外,有条件的话,建议下午3-5点艾灸此穴位,因为“经脉之气于申时注足太阳膀胱经”,而这阳气通过申脉穴传入。此时,经脉所及之处阳气旺盛,是效果最好的时候,经常艾灸它,还可以预防流感,增强免疫力。


申脉穴不只有驱散寒邪、补阳益气的功效。它与后溪、照海配伍,还有着不可思议的功效!


申脉+后溪,落枕的克星

30分钟就能好转


《八脉交会八穴歌》中言“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后溪是督脉和小肠经的气血会合处,能治疗失眠和颈肩疼痛。申脉是膀胱经的穴位,能疏经活络,对失眠、烦躁也有很好的疗效。两者临床中常作为对穴配合使用。


图片关键词


“经脉所过,主治所在。” 像膀胱经,会经过人的肩背,所以在这样部位的病症最好选这两个穴。


后溪配申脉的方法知道的人比较少,但却是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人一辈子谁还没落过枕,没扭到过脖子、肩膀什么的呀,如果知道了这个方法,岂不是可以减少很多痛苦?


图片关键词


除了落枕,还有眼部疾患、颈椎病,都可通过后溪、申脉缓解。要注意的是,按的时候要耐心,一个穴位只按几十次,这是不行的,在200-400次效果比较理想,还要活动、按摩病痛部位的肌肉、关节。


当然,还可以艾灸申脉、后溪,每次15-20分钟即可。


申脉+照海,调失眠的良方!


失眠几乎在所有人身上都曾有发生,偶尔一两次还可以享受一下夜的宁静,但是长时间失眠就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在中医看来,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它多是劳逸失度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致。《灵枢寒热病》云:“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所以,可以用这被称为“申脉照海交泰方”的方法,来缓解不寐、多梦的症状。


因为申脉通达阳气,以升为主;照海顾护阴气,以降为要。二者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表一里,阴阳平衡了自然就能安稳入眠。申脉+照海,对于心火旺盛型的失眠人群尤为有效!


图片关键词

可以采用对揉的方式,拇指放在足内照海穴的位置,食指放在足外申脉穴的位置,相对用力,逐渐用力深按,保持10秒,然后做按揉的动作3-5分钟,反复3遍。


也可采用艾灸照海、申脉的方式,以皮肤感觉温和无灼痛感为宜,每次30-45分钟。


图片关键词


三伏灸时期,大家不妨多灸一灸申脉穴,既可预防流感,还可以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体质偏寒的人更应经常地灸一灸此穴!


最后,推荐「一生智艾」莲花罐,集按摩、艾灸、推拿、点穴、刮痧于一体的中医理疗工具,一罐多用,适合全身部位,多功能更好用!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