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燥热,牙痛、烂嘴角、心烦睡不着……艾灸8个穴位清热降火,安度盛夏!
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使不少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如牙痛、眼屎多、鼻子冒火等。
此时艾灸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清热消暑,顺利度过炎热的暑季。
胃火牙痛:艾灸“内庭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
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导等症。这时艾灸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
眼屎多:艾灸“关冲穴”
关冲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睡醒后眼角有眼屎出现,有时眼屎把眼皮粘住,这是火热之邪侵袭上焦或是体内热 毒上冲所致。有可能出现血压增高,甚者出现结膜炎等。要想清除眼屎,经常艾灸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鼻子冒火:艾灸“鱼际穴”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子冒火咽干,正是肺热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咳嗽或气喘、痰黄粘稠、胸痛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等病症。
此时的鱼际穴是去火点,艾灸可清热利咽,调理肺气。
烂嘴角:艾灸“厉兑穴”
厉兑穴,属足阳明胃经。
在炎热的伏天常出现脘腹胀满、厌油腻、恶心呕吐、尿少面赤、身痒发热、口干苦、嘴角发红发痒、脱皮糜烂等现象,更有甚者会出现裂痕,张口有时出血。
中医认为,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衰弱,水谷聚而化火所致。7~9点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艾灸此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
燥热心烦:艾灸“少冲穴”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
在小指内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老年人在暑期常常感觉心中烦热,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的出现。
中医认为,这是伏天的伏火炎热外蒸,心火上炎所致。这时可通过艾灸少冲穴去火点缓解。
睡不着:艾灸“劳宫、涌泉穴”
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是阳不入阴,许多老年人在三伏天上火,致使阳热内盛,虽入夜而不能入于阴中,而造成夜寐不安。如此下去,会使血压上升,还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的出现。
这时可艾灸手心的劳宫穴去火点,属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心内第一道横纹的凹陷中,有理气活血,宁心安神,清热散邪的作用。
脚心的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心前凹陷中,有清热、交济心肾作用,可用于虚火上炎,实火炽盛有釜底抽薪的功效。
尿黄涩痛:艾灸“至阴穴”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炎热的三伏天,湿热过盛可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严重时还会引起尿潴留,患有前列 腺增生或绝经的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缓解尿黄涩痛的症状时,可艾灸去火点至阴穴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便秘痔疮:艾灸“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
中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极易引起便秘造,造成痔疮出血、疼痛等症 状。有些人上了年紀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不宜使用泻下的药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此时艾灸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去火点,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和痔疮疼痛症状。
关于艾灸,你要知道的是好的艾条才能发挥最大的疗效。「一生智艾」艾条精选自然晾晒储存三年以上的蕲春陈艾,更有蕲春当地“冯天驭”皇家独特御方加持,充分保证艾条的至上品质。选艾条就选「一生智艾」蕲艾条!
温馨提示:在艾灸去火点时,要避开空调冷风,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凉水。艾灸完毕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气血流通,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更好地发挥去火作用。
*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