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三伏天将至,这四件事千万不能做,否则疾病找上门!

2022-07-06 09:35:05 admin 21

图片关键词


为什么一到三伏天,大大小小的医院,都挤满了看病的人群?有中暑的、感冒的,有肠胃痛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


其实都是因为三伏酷暑,气温很高,雨水又多,地湿上热。人体出汗多,伤津耗气,内里呈现“虚”的状态,易受外邪入侵,从而患上疾病。


即便有些人三伏天里未发病,但一到冬天就会发作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冬病要夏治的原因,因为很多人的病根都是在三伏天落下的,只有在三伏天里做好养生才能预防冬季发病!


图片关键词


三伏天这四件事千万不能做


1、忌冷饮


肠胃是喜温不喜凉的,夏天,冰淇淋、冷饮可以适当地吃,若毫无节制地吃会伤身。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就容易引发肠胃疾病,出现又拉又吐的情况。


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图片关键词


2、忌冷水洗浴


高温天有些人喜欢冲凉水澡来降温,但是突然的冷水刺激很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尤其是对于月经期间、怀孕期、婴幼儿及老年人来说,夏季不能冲冷水澡。


图片关键词


3、忌冷风对着吹


夏天热,很多人经常是呆在空调房里。长时间吹冷气,寒、湿等外邪侵袭,伤害肩颈、腰部和膝盖,很多颈椎病就是这样得来的。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图片关键词


4、忌吃饭只吃蔬菜和水果


到了三伏天,人体出汗比较多,消耗比较大,容易感觉到疲劳,而且没有胃口。一部分人选择只吃蔬菜和水果,长时间下去营养不均衡,身体免疫力变差,容易生病。


夏季出汗,会造成钾元素的减少。平时可以吃些含钾丰富的蔬菜或水果,比如:香蕉、芹菜、西红柿等。流汗也会让体内的b族维生素流失,可以多吃些五谷的食物。每餐也要补充蛋白质,适当吃些鱼、肉、蛋。


图片关键词


三伏养生,为健康加分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三伏天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1、喝温热的水


虽然三伏天天气热,但是也不适合喝凉的,要多喝温热的水,以此来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在喝白开水的同时还可以在水里添加一些温热的食材,比如:生姜、红枣、桂圆等组合在一起,放入水杯,再加入沸水冲泡几分钟代茶饮用。


图片关键词


2、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就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3、进行艾灸


艾是纯阳之物,三伏天利用艾灸的阳气,排出身体内的湿寒之气,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图片关键词


三伏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艾灸此穴,可以调养脾胃、培补阳气。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2)关元穴


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统治着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三伏将至,这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从临床来观察,借三伏天来调理阳虚、气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


所以凡有此症状者,都可以在三伏天调理。一旦错过,只能再等一年。


一生智艾<三伏灸活动>

原价1299元的套餐

限时特惠498元

含:

3次背部经络疏通+艾灸

1次背部经络疏通+隔姜灸+五行能量灸


图片关键词


咨询电话:13725761286(刘老师)/ 400-004-9699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