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五毒月”来临,最易得的这两种毒,你不可不知!

2022-05-30 11:05:39 admin 19

图片关键词


今天是阴历五月初一,也就是说“五毒月”已经开始了。


在这个月里,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


古人所说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气寒热交接的过程,这个时候天气会猝不及防地暴热起来,在中医里热多则属毒,人的身体也容易出现一些病症,又因五月各种蛇虫蜈蚣蝎子等出来 ,所以叫「五毒」。


图片关键词


中医认为五月赤日流火,阳气在表,易耗损阴精,胃中虚冷,病邪丛生。


《伤寒论》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


故而,五月时节要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五毒月,容易中什么「毒」


五毒月最容易中「湿热之毒」和「寒湿之毒」!


图片关键词


这个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这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热之毒;


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寒的。《伤寒论》里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


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


9个症状看你是否中毒


湿邪本来就最顽固、最粘滞,与热勾结在一起,就成了让人不爽的湿热毒。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说明你中了「湿热之毒」


图片关键词


1.皮肤问题


五毒月,皮肤特别容易长痘、湿疹、痱子、疥疮疱疹之类的,《黄帝内经》上是这样说的:「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这里的痤,就是痤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痘痘、粉刺;痱就是痱子。


意思是出汗的时候,汗孔张开,遇到湿邪的侵袭,郁积在肌肤,就容易生成痘痘、疥疮、痱子;


如果再加上晚睡熬夜、爱吃烧烤、煎炸、甜食、油腻的食物,脾胃积热,外部湿热+内部湿热,就会脸上油腻光亮,痘痘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甚至有脓包;有些人还会长湿疹等。


2.脾胃问题


口臭口苦,腹胀、胃口不好,大便干结或者大便粘马桶,舌苔黄腻。这些都是湿热滞留在脾胃的原因。


平时脾胃虚弱,或者饮食不注意伤了脾胃,导致气机不能「脾升胃降」,该上的不上,该下的不下,所以会出现以上症状。


图片关键词


3.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问题


尿黄而且味道重,尿频尿急尿痛,女人白带多而黄,男人阴囊潮湿。


这些属于湿热淤积在下焦,引发一些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问题,比如女生容易白带多而黄,甚至引发尿道炎、妇科炎症;男生阴囊潮湿不爽。


4.早晨起来头发蒙、头重、身体沉重乏力


这是湿热之气使身体气机流通不畅,清阳不升,所以头重头蒙;湿气重浊,往下走,所以身体沉重,尤其是下半身。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说明你中了「寒湿之毒」


图片关键词


容易中寒湿之毒,一方面是因为五月我们体表阳气旺、内脏虚冷,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贪凉。


天一热,空调房里吃西瓜、凉拌水果蔬菜沙拉、24小时吹空调,长期如此伤了脾胃、伤了一身之阳气。


1.腹泻、上吐下泻、胃冷胃痛、食欲不好、舌苔白腻


这也叫胃肠型感冒, 主要发生在夏天,是脾胃寒湿重的一种表现。


2.身体懒、冷、痛


人懒动没活力、怕冷、手脚凉、肩颈腰背冷痛,女生宫寒痛经、月经推迟、血块多、颜色暗黑。


这是寒湿之邪,耗伤了阳气,出现阳气不足、火力不够,既无法抵御外界寒湿,又无力排出体内寒湿的原因。


3.容易感冒、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因为脾胃虚寒,气血供应不足,引起肺气虚,所有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感冒、流清鼻涕、过敏性鼻炎。


图片关键词


4.容易上火、反复的口腔溃疡


因为中焦阳气不足、气机不通,导致上热下寒,上下水火不能交融,而且火越灭,反而越大。


5.容易拉肚子、腹部肥胖难减


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有啤酒肚、小肚腩,而且很不好减。


这都是因为脾胃寒湿重,没有足够的温度和力量把吃进去的食物腐熟、消化吸收。 而且脾胃虚寒,身体启动保护机制,给脾胃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这被子就是脂肪。


图片关键词


艾草生姜祛寒湿


艾草可以说是寒湿之毒的克星,它一出马,寒湿之毒无处躲藏。


艾叶泡脚泡澡,可以驱寒湿、活气血;用艾草精油按摩,可以温经驱寒、行气活血;用艾叶煮粥、做艾叶糍粑,可以驱寒暖宫、温补脾肾;用艾草做成热敷包或热灸贴,可以温通经络、驱寒止痛。


不过艾灸才是能量最强大的,艾叶本有逐寒湿之功,借着一股热力可深达肌肉血脉,有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中,最适合我们这些过度透支身体的现代人了。


有寒湿毒的人,在夏至到三伏这段时间,保持每周3次艾灸,可以很好的排出寒湿之毒,穴位可选择大椎穴、神阙穴、足三里、关元穴、命门穴,每次选择2~3个穴位就可以。


大椎穴:低头,颈后最高起的骨头下边就是大椎穴。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神阙穴: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也就是肚脐眼儿。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足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即4指处。


图片关键词



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后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除了艾草能排寒湿之毒,姜也是很好的驱寒湿、温脾胃的药。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坚持夏天食用醋泡姜,每天上午三片


夏天吃醋吃姜,不仅可以驱脾胃寒湿,还可以补阳气而不上火。因为用醋泡过的生姜,不仅能把生姜散寒湿、暖脾胃的作用发挥极致,又借助醋的收敛作用温补阳气而不上火,简直胜过补药。


图片关键词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