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有“三养”:养关节、养脾胃、养气血!
谷雨谷雨,听名字便知这是一个多雨的时节。多雨,则意味着湿度大。湿度大便说明湿邪重,一旦护理不当,就很容易给了湿邪侵袭人体的可乘之机。
故而,我们应顺应自然变化,注意起居、饮食方面的调整,同时做好此“三养”!
谷雨过后有“三养”
1、养关节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者,为气血不通之意。
谷雨过后气温虽有升高,但早晚和雨天,仍会时凉时热,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增大。因此谷雨时节,是很多风湿关节疾病患者病情严重发作的时节,在这一时节,如不注意养护,容易导致湿气入侵。
▶ 养护方法:
(1)凡有关节疼痛或关节曾受创伤或扭伤的朋友,要注意小心护理患处,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防病症加重或复发。
(2)要避免久处湿地,如经常涉水触水者,应加强防湿措施,如穿水鞋、戴胶手套。
(3)关节养护操:端坐在椅子上,单腿90度伸直,用力抬高,一只腿100次。切记不可双腿同时抬高,否则可能对关节健康不利。
(4)艾灸:我们人体的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委中、委阳、合阳、承筋、承山等穴位,都有一定的养护关节功效。而艾灸正好具有温阳祛湿的作用,艾灸上述穴位对养护关节甚有疗效。
2、养脾胃
谷雨是肝强脾弱的季节,容易生内热、脾胃不和,出现头疼、口腔溃疡、嘴角生疮、面部痘疮等问题。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邪侵袭,最易伤脾,脾伤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体内湿困,造成恶性循环。
▶ 养护方法:
(1)单举
这是《八段锦》的动作之一,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手掌起落动作要慢,不可急。
(2)艾灸丰隆健脾祛痰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丰隆穴自古都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有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的功效。
(3)早睡一小时
早睡觉能够很好地提升气血水平,气血充足了,身体才能健康。谷雨时节湿气较重,早睡一小时,让阳气得到很好的休息,白天才能精神,气色会变好很多。
(4)忌生冷肥腻,宜健脾化湿
谷雨时节饮食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可吃淮山、芡实、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健脾利湿;或食陈皮、青皮、草果等食材以理气化湿;或饮藿香、佩兰等茶水以芳香化浊,但忌吃生冷肥腻之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留。
3、养气血
春季是一年的初始,是身体阳气生发的时节。因而,春季是养阳气、调气血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是春季即将结束的预兆,大家要抓住春季的尾巴,调养气血,强身健康,预防疾病。
▶ 养护方法:
(1)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平时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2)食药膳
很多补养气血的名方,比如四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丸,以及平常女性经常食用的阿胶、大枣、当归、黄芪、党参等等都是常用的补气血的药材,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养气血作用。
(3)远寒邪
中医认为,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对身体来说,气血并不能直接补进去,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都只辅助,最终还是要靠身体自己来生成。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过健康节能的生活,减少气血能量的消耗。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