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宜养肝!养肝从艾灸这几个穴位开始!
立春已过,意味着我们将迈进一年之始——春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各种机能开始从寒冬慢慢苏醒过来的时期。从中医理疗来讲,春天是人体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一定要做好养生调节,而春日养生又以养肝为先。
春季为什么要养肝?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四季是相关联的,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的肝正好是这个特点,春天与肝相对应。
同时,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立春以后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外界属于这种生发向上的环境,人体的肝脏在这个时候波动是比较大的,健康人肝火比较大,人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如果调养不适当,人体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表现。
肝病的患者在春季更应该注意调养,正确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对养肝非常有帮助。
养肝艾灸这几穴
艾灸是传承千年的中医理疗方式,其无毒无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健康的养生方式。所以养肝护肝比起吃药更推荐艾灸。
艾灸养肝一定要关注这几个穴位:肝俞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1、肝俞穴
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是养肝不可缺少的穴位。
2、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肝俞穴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3、足三里
4、三阴交
足三里、三阴交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5、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在这科技时代,比起传统艾灸又更推崇科技艾灸。「一生智艾」智能艾灸仪,秉承传统艾灸手法,导入智能科技手段,实现“智能控温控烟”,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
除了艾灸以上穴位养肝护肝外,还应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调养。
养肝注意饮食起居
1、过早减衣伤肝阳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药王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2、早睡早起养肝神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
3、情志调养舒肝气
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
4、饮食调和养肝阴
立春阳气初发,要做到合理调摄饮食,注意饮食保健。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则可延年益寿。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