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源于堵,气堵累、血堵淤、湿堵病……疏通经络,全身都舒服!
中医上讲: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一旦身体被“堵”住了,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气堵了——气郁!
常常叹气、胸闷、烦躁、郁闷,咽部有异物感,女性还有乳房胀痛,这大多就是气郁了。
生活中可以吃些萝卜、芹菜、香菜、柑橘、山楂、豌豆等,帮助顺气。如果气郁明显,可吃上几回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试试,效果一般会不错。
血堵了——血淤!
皮肤易淤青,脸上易生斑,牙龈易出血,舌头紫暗、有时胸肋会感到针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颜色深,皮肤还易干燥……这些都是血瘀的表现。
可用活血化瘀的食物来调理,比如银耳、木耳、黑豆、山楂、绿茶等。还有重要的大蒜,可别忘了!中医认为大蒜性辛温,其所含有的大蒜素有化解血瘀的效果
湿堵了——湿邪!
有时遇到回南天,湿度过高、阴气过重,身上就容易出湿疹、风疹、痤疮,肢体时不时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这多是被湿邪侵犯了。
祛湿本身并不难,平日不妨吃点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山药、白扁豆、红豆、薏米等,可很好地改善症状。
除了上面的杂粮蔬菜,鲫鱼也有助于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比较适合体内湿气重的人食用。
热堵了——热毒!
一说有“热毒”,你可能想象不出什么样,但热毒堵在体内的症状却很常见:浑身发热、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热痛、容易起痤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这些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中医讲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了热毒,那就适当多吃点寒性及凉性的食物,比如莲藕、竹笋、芦笋、冬瓜、慈姑、丝瓜、黄瓜、苦瓜、油菜、菠菜、苋菜等。
另外,马蹄能清热解毒,有清热利尿。配之以白果、蛋花、冰糖,有清润、预防感冒。
寒堵了——寒邪!
每个人的身体多少受了些寒气,如果受寒过重,堵在体内,就会伤及阳气,出现畏寒腰冷、手脚冷、面色发白、容易拉肚子等。
可吃一些小米粥、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俗话说,万病源于堵,真的不是说说而已!除了上面说的一些食疗方,定时经络疏通也不能少!经络通了,身体也舒畅了,但是也有人做完疏通后说,经络疏通太疼了!
那我会告诉你,你要坚持下去!做一次经络疏通是不能改善问题,因为经络不通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改善它也需要一个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很难看到效果,但是做一次会明显感觉到全身很轻松 。
应该如何疏通经络?
常用的艾灸、刮痧、拔罐、按摩等升温方式都是疏通经络的好方法,体温升高能排寒祛湿、促进气血流通,冲破淤堵的环节。
如果你懂得判断是哪条经络的淤堵,有针对性的调整上面这些升温通经络的方法,效果更佳。如果不懂的话,日常在家里可以用以下通经络的方法:
一、莲花式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二、轻揉耳轮通肾气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可以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三、梳头促进血循环
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次梳50次左右,以晨起梳头为佳。
四、刺激穴位调理
刺激穴位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而较为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按摩或艾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调理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
内关穴有助于防止心脏等疾患。
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非常有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通经络千万别怕疼,疼就对了!
疼效果就出来了,
等到不疼则通矣!
*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