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艾灸为什么能提高免疫力?6大效用告诉你,艾灸疗法真的妙!

2021-12-08 18:45:07 admin 28

图片关键词


中医认为,外感疾病虽是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但与人体正气强弱有极大的关系。


《灵枢·百病始生篇》谓:“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正气充足,邪不可入”,中医强调正气充足之人,不易被外邪感染,即使外邪入侵,也能通过自身正气迅速将其驱逐。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病源,病人的病情程度轻重不一的主要原因。


图片关键词


中医所谓的正气,即现代医学指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主要有锻炼身体、充分休息、饮食均衡、心情保持开朗等。


提高免疫力,中医还有什么妙招呢?


古籍记载:


·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无病而先迎之也。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凡人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毒气不能着人也”,认为灸法可预防瘟疫。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年寿矣”。

·《医学入门》:“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中医提高免疫力的妙招便是——艾灸法!根据古籍记载,灸法具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灸法是什么?灸法是利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对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及贴敷,借灸火的热力及艾材施灸过程中释放的物质以及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来刺激经络腧穴,从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图片关键词


艾灸为什么能提高免疫力?


第一:加强血液循环和代谢能力


灸通过局部温热刺激,让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加强局部的组织代谢能力,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第二:血行的促进作用。


艾灸可以使血行旺盛,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可引起反射,作用域血管运动神经,因而灸后血管暂时缩小,继而逐渐扩张,血行显著旺盛。所以灸后如同浴后,通常有同样的快感(舒服感)。


血行显著旺盛可促使新陈代谢,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亦可对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种种疾病、炎症、肿胀等有疗效。


第三:组织充血提高营养。


施灸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皮肤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部分的营养加强,新陈代谢旺盛,组织恢复青春。例如斑秃,在其脱发处施灸有时可令毛发重生。在白发老人头部施灸,而在其周围出现黑发的事例屡见不鲜。


图片关键词


第四:吸收能力旺盛。


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增强。胃肠的吸收功能正常,则全身营养转好,机体各种机能增强促进病理的产物吸收。可加快胸膜、腹膜的渗出物及水肿、炎症等的吸收,跌打损伤引起皮下出血、脑出血、眼底出血等的吸收也可加快。


第五:调整分泌腺的功能。


体内各种分泌腺有病时,灸治可起调整作用,纠正其过与不足之处。慢性胃肠病患者往往是胃肠消化液不足,灸治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好转,而对于胃酸过多症患者则可适当的加以抑制。对于唾液腺、胆汁也起同样的调整作用。


图片关键词


此外,艾灸大椎、神阙等穴位对糖尿病疗效显著,就是胰腺内分泌转好的明证。施灸治愈生殖器疾病、神经衰弱、更年期症状、不妊娠、月经不调、痛经的事例,证明作用于睾丸、卵巢使雄性激素、磁性激素的分泌增加。


第六:加强自然治愈能力。


适当施灸,可加强自然治愈作用,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治愈。灸治促进外科创伤的治愈,也可说明这一点。


注意:在实施艾灸时,必须身处通风的环境下,操作部位尽量不曝露在风扇或冷气底下,艾灸后一小时内不以冷水洗手、两小时内不洗澡,以免感受寒凉邪气。此外,以防影响肠胃消化,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禁忌症:如经期,高热病人,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身体发炎部位不适宜用艾灸;酒醉、精神不稳定者、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几个养生常用的穴位


关元: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图片关键词


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图片关键词


命门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图片关键词


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图片关键词


神阙在腹部,脐中央。


图片关键词


足三里在小腿前侧,膝眼下3寸。


图片关键词



*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