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末伏养生,冬病夏治关键时,灸这些穴位可赶走湿气!

2021-03-08 08:42:21 admin 19
三伏天进入最后倒计时了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图片关键词


今年的三伏天,8月24日出伏,三伏天马上就要出伏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暑热马上就消退。


虽已立秋,长夏经过长期的高温袭击,人们的身体都还比较虚——“无病三分虚”。


图片关键词


而且立秋后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在这个时节,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降温,却忽略了寒邪的侵袭,让阳气受损。

图片关键词


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许多人的关节疼痛、腰肩酸痛、女生的痛经、四肢冰冷、浮肿……都是因为体内的寒邪湿气导致的。


图片关键词


那么此时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期。


冬病夏治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研制的配方,选择穴位贴敷,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做艾灸确实有季节方面的选择。不仅仅是在季节方面,在穴位以及艾灸器具方面的选择,多少都是有一些讲究或者要求的。如果说艾灸的季节或者穴位选择不恰当,反而对养生的调理作用大大降低。


图片关键词
为什么说三伏天艾灸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那是因为三伏天利用大自然阳气升发到最旺盛的时机,结合艾灸和人体自身的阳气,三阳相加祛除体内的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


图片关键词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此时天气忽冷忽热,忽风忽雨,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此时人的抵抗抗力降低,容易感冒生病。所以,末伏养生,除了日常预防,坚持三伏灸祛湿寒同样重要。所以在末伏里,我们要继续把握这个冬病夏治的关键时机。之前是怎么艾灸的,大家还按照之前的节奏继续艾灸就可以。


如果错过初伏,中伏的人,末伏更应侧重用艾灸祛湿抚阳来养生。





末伏艾灸以下5个穴位祛湿效果好


01

关元穴




图片关键词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50分钟。


02

中脘穴




图片关键词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5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03

丰隆穴




图片关键词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04

解溪穴




图片关键词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05

足三里穴




图片关键词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50分钟。

趁着末伏来临,抓住最后几天,给自己的身体多艾灸,去除身体湿气,同时为三伏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敬天爱人  利他多赢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