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耳鸣不当病!失眠、头痛、耳聋等都将成为其诱发症!学会这样艾灸,缓解耳鸣预防耳病!
耳鸣,严格来说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即在无外界声源时却感受到异常声音,如呼呼呼的风声、滋滋滋的电流声、呜呜呜的汽笛声等。 如果耳鸣频繁出现,容易使人们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晚上睡眠和日常生活。另外,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排解,则进一步加重耳鸣情况。 长期耳鸣,还会造成听力下降,使人出现听力障碍,有耳聋的危险。而中老年人一旦耳聋,长期与世隔音,与人无法正常交流,时间一长就容易患上老人痴呆! 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亿耳鸣患者,并且呈年轻化趋势,耳鸣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健康问题。因此,耳鸣不可轻视,一定要及时调理。 引起耳鸣的原因 在中医看来,耳鸣有实症、虚症之分。中青年突发耳鸣,一般为实症。 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追求多,但往往不能事事如意。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肝火会大,而肝胆互为表里,而胆经又与耳朵相连,所以肝火旺会引起胆火旺,后循经入耳导致耳鸣。 实症的耳鸣主要症状为起病急,耳鸣声音较大,音调较为低沉。虚症一般发生在年长者或者过度劳累的人身上。 中医理论说女子七七四十九岁进入衰老期,男子是八八六十四岁肾气开始虚弱,所以老年人一般肾气不足。年轻人常年疲惫工作,也会提前导致肾气虚衰。而肾开窍于耳,耳得不到足够的肾气濡养,就容易产生耳鸣。 如果是持续的、出现时间很长的、间歇性耳鸣,一般是虚症比较多。 艾灸改善耳鸣 当出现耳鸣的情况,首先不要紧张,放松心情,注意休息,调整睡眠,同时可以尝试通过艾灸的方法来改善。 《针灸资生经》里记载“听会,治耳聋,耳中如蝉声”,听会穴隶属足少阳胆经,艾灸该穴可疏导少阳经气,是调理耳鸣、耳聋的要穴。 在它上方的听宫穴、耳门穴,有开窍聪耳、泄热活络的作用。三穴合灸,直接作用于穴位,对穴位形成强烈的刺激,加强疏通耳部气血。 上文提到,实症的耳鸣主要原因是体内有肝火,所以还要注意清肝养肝。除了要艾灸上述的耳周穴位,还要加灸太冲穴、丰隆穴,可以起到清泄肝胆之效。 虚症耳鸣以肾虚为主,所以艾灸听会、听宫、耳门等穴位的同时,还要加上命门穴、肾俞穴,可以补肾益耳,利于恢复。 常做两个动作可预防耳病 中医认为,耳朵之所以能够维持听力正常,与耳部的经络气血运行通畅有很大的关系。平时常做以下两个动作,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预防耳病的作用。 1、鸣天鼓 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反复操作20-30次。此法具有醒脑开窍、宁眩聪耳之效。 2、摩耳 心摩擦发热后,沿耳正面上下来回按摩,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擦至局部透热为度。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耳部甚至全身均有保健作用。 “一生智艾”耳灸仪针对整耳穴位施灸,专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