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分三段,不同阶段养不同!此时初秋养什么?千万记得做这个!
俗话说“多事之秋”,意指秋天因气候问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入秋后务必做好养生,谨防生病!
秋天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虽同属秋天,但养生原则却不尽相同。如今正是初秋时节,这一阶段又该如何养生呢?
秋季养生分三段
初秋:滋阴润燥健脾
初秋时节,天气仍然比较炎热,但雨水也比较多。因此,初秋养生要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特别要注意健脾祛湿、滋阴润燥。可用赤小豆、苡仁、白扁豆、山药等食材煲汤喝或煮粥吃,对祛湿气、养脾胃很有帮助。
为避免燥邪伤害,还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同时,还可多喝淡盐水、绿茶、绿豆汤以及酸梅汤等各种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
中秋:防燥润肺
此时气温开始下降,有些凉意但不至于寒冷,正是“秋冻”的好时机。青壮年及身体健康的人群,注意顺应气候逐渐增加衣物,不要一次增加太多,让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同时,这时候气候干燥,很多人常常会有口干舌燥、口角炎、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燥热表现。所以要注意防燥润肺,应多吃润燥食品,如生梨、荸荠、柚、银耳、甘蔗等。
晚秋:防寒护血管
到了晚秋,“秋冻”该停止了,如果不在意,很可能冻出一身病,特别是头部、脖子、肚子、腰背、小腿、脚这几个地方,要注意防风防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格外注意,预防气温骤降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老年人由于上了年纪,血管容易发生瘀堵,血液代谢缓慢,建议每天多泡泡脚,有条件的话还要多艾灸下肢的穴位,重点艾灸足三里、涌泉穴、阳陵泉、三阴交,能活血化瘀、温阳补肾,提高御寒、抗病的能力,为入冬打好基础!
虽然秋季的三个阶段,养生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个养生保健的方法是通用的哦!那就是艾灸!
艾灸通过艾草燃烧的热力和药力进入体内,通经散寒、行气活血,调节阴阳,进而温养脾胃等脏腑器官,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入秋后可常灸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肺俞穴,主要发挥温补肾阳、祛湿排寒、调理肺气、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