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百病生!教你五个方法,让你阳气十足,百病尽消!
阳气不足百病生。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会出现怕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及上腹部、背部或腰膝怕冷等问题。所以,补阳气就是在治病。
阳气足百病消。教你五种方法排寒湿,补阳气。
1、晒太阳
养生最重要就是阴阳调和、天人合一。太阳是自然界阳气的来源,也是我们人体阳气的直接或间接来源。中医有“采日精”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驱散体内的浊气,这就是所谓的补阳气。
所以,晒太阳是一种很好的补阳方式。
晒太阳也有讲究,这4个部位多晒晒好养生。
晒头顶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晒腿脚祛寒气
晒手心促睡眠
2、睡觉
睡觉也是养阳的好方法。《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重在强调调养阴阳的重要性。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这时候是睡眠质量最好的时候,也是敛藏阳气的时候。如果过了午夜1点才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来,即使第二天睡到10点都补不过来。
另外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也称午时。午时睡午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一天饱满精力。
所以睡觉要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原则,在晚上11点前入睡,中午小憩半小时,有助于生发阳气。
3、睡前泡脚
有话说:“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脚底,是五脏六腑的交汇处,更堪称人的“第二心脏”。养脚就是养健康。
每天晚上睡前都用热水泡脚,泡脚时间在30分钟以内,具有良好的补阳气功效,因为人体的脚上有非常多的穴位,可以帮助刺激身体的阳气。
4、艾灸
艾灸,是中医常用的补阳气的理疗方式。艾灸是通过火点燃艾条熏烤人体穴位,通过温热刺激疏通经络,祛除寒湿,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补阳气的最有效方法。
艾灸补阳气,重点艾灸这三个穴位。
一是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是足三里,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足三里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
三是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5、食补
阳气不足很多时候与我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进食过多生冷食物。这时候要补阳气就要先忌那些冷饮、冰棍等生冷食物。尤其是现在夏天更要注意。
忌口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阳气食物补回阳气。如准备枸杞搭配人参泡水补阳气和肾气,或者多吃点羊肉温补阳气,羊肉在冬天食用尤为合适。
图:来源网络 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