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壮汉,艾灸补虚人
要说最适合居家调理的中医疗法,想必非刮痧、艾灸莫属,但刮痧更适合实证,艾灸则较适合虚证。正所谓: 刮痧治壮汉,艾灸补虚人。
刮痧
刮不出痧
或因体质偏虚
一般来说,刮痧和放血都比较适于治疗实性体质的人或者实性的疾病,比如嗓子疼、扁桃体发炎、化脓,在后背的“大椎”穴刮刮痧,或者在手指的“少商”“商阳”穴放放血,之后多喝点水,睡上一觉就会轻松很多。
现在很多人自己会刮痧,但有的人一刮就出痧,有的人皮肤都刮破了也没有痧出来。
刮不出痧的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刮的力量不够,而是体质偏虚,气血不够充盛,顶不出痧来。这个时候应该通过艾灸先把气血补足再来刮痧或者拔罐儿。
刮出的痧、放出的血,其实是你自己的气血宣透了出来,随着宣透把病邪带了出来,这种治疗办法特别适合身体壮实的年轻人,他们的痧一碰就出来,特别有因势利导的效果,痧出得多,首先说明你邪气重,同时也说明你的正气尚不虚,正邪正在相争,刮痧是给邪以出路。相反的,换了年纪大的身体不好的人,正气不足,仅仅凭借刮的力量是无法把邪推出去的,所以先要补。
艾灸
久病必虚
首选艾灸调补
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慢性病一般会导致气血不足,需要用补的办法调。艾灸是温热的,所以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像怕风畏寒、手足不温、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稀等体质虚寒的人群都较为适合。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长不干”,古语也有“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可见艾灸之功不容小觑。
艾灸操作非常简单,也适合个人居家操作,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等均可。
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是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者是患处,距离皮肤约2~5厘米进行熏灸。
一般每个部位灸10分钟,操作时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灸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像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腹部的神阙、气海、关元,背部的大椎、命门、肾俞等皆是常用的强身保健要穴。
艾灸虽好,但治疗前最好找医生辨证论治,了解自己的体质,比如阴虚实热(常见症状为口疮长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秘结)等体质者艾灸就容易出现失眠、上火、伤津液等表现,要慎用艾灸!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